女扮男装后我位极人臣 第16节
??闻瑎被老人家真诚的语气夸的脸上有些泛红:“阿婆,您过誉了。我没您说得这么厉害。” ??崔阿婆油纸装了十个烧瓶,硬塞到闻瑎怀里。 ??“闻小哥太自谦了,我在这里附近买烧饼买了快十年了,也不是没见过考上进士的学生,不过哪个也没你年轻。今个我的烧饼都不要钱,阿婆心里高兴。” ??闻瑎根本推辞不过,本想把钱放到铺子上,没想到被身后的崔阿婆追了过来,又塞到了她的怀里。 ??闻瑎有些哭笑不得,打算明日来再把钱给她。 ??街边的商贩也都热情围过来,纷纷效仿崔阿婆的行为,等她离开这条街时,手上臂上已经挂满了东西。 ??看着她离去的背影,此起彼伏的交谈声在这巷子里响起来。 ??“闻瑎这才十九吧,前途不可限量啊!” ??“也不知道婚配了没有,要是能攀上——” ??“也不看看你家是啥歪瓜裂枣,凭闻小哥那长相样貌,说不定到时候会尚公主嘞!” ??“真是羡慕啊!” ??这时,离崔阿婆不远的卖炒板栗的男人嘀咕了一声,声音不大,也说不上小:“还真是会攀关系,真以为因为几个不值钱的烧饼就能让闻瑎记住,啧啧。” ??周围的摊贩没有理他,各自说着各自的话。 ??突然,有人啐他了一声,定眼一看,正是刚才忙着炒鸡头米(芡实)的自家婆娘。 ??“说谁呢你,自己拉不下脸还有脸说别人。那闻瑎以后可是做官的,看着也不想是个忘本的人,花几个不值钱的吃食就能给人家留下印象,到时候能有一点关系就能攀上一点,没用的家伙。” ??“你,你,我不跟妇人一般见识。” ??“刘大顺,老娘还后悔嫁给你这种窝囊废。” ??周围的人习以为常,这两口子每天必须得吵上一会,刘家媳妇也姓刘,叫刘福碧,是个泼辣性子,连自家婆婆都治不住她,更何况向来窝囊的刘大顺。 ??闻瑎身上手里全是东西,走得颇为艰难。 ??幸好现在天还不热,不然这么一堆东西,过两天就得放坏了。 ??平常这些摊贩虽然热情,可今天这也太猛了,闻瑎根本招架不住。 ??在齐朝,秀才、举人、进士,每往上升一个级别,就是另一个不同的阶层了,倒也不奇怪这些人的行为。 ??只是想到明天得一个个还钱这件麻烦事,闻瑎就有些头疼,早知道就走远路从另一条街过了。 ??第二天一早,闻瑎吃过饭,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。 ??是朝廷派来的差役,通知她三月二十参加复试。 ??复试在殿试之前,此举是为了勘察考生学识,合格之后方可参加殿试。 ??四日后,保和殿,穿着紫色官袍的面容严肃的礼部尚书当庭出题,考生需要口述,颇为考验临场能力。 ??考察结束后,考生们不能休息,要立刻学习殿试当日的礼仪规范:拜见行礼、下跪磕头、起身回话。一言一行都有讲究,繁琐细碎。 ??当然,除了这些之外,这次复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观察考生的长相。 ??上辈子在大学的某节选修课上,年仅四十,不仅秃顶而且脸上还有一块明显黑色胎记的男老师提到这个话题,十分风趣地自我调侃着说还好他生长在红旗下,不然放到古代,他可就太惨了。 ??当时的课堂氛围极为欢快,几乎所有人都在笑,虽然闻瑎现在已经记不清他的模样了,但是只要一想起这件事,就忍不住浮现笑意。 ??不过真正的筛选还不是现在,虽然全国各地的考生,跋涉千里,通过科举层层选拔,但这并不意味就一定会被授官。必须在殿试之后再通过吏部选官,只有通过这一关的人才能取得官职,走马上任。 ??齐朝的选拔制度类似于唐宋时期,对考生的相貌要求即为严格。 ??吏部选官的主要标准就是“身言书判”这几项,这也就是说身材相貌是排在当官筛选资格的第一位。在朝廷看来,官员是朝廷的脸面,更代表着朝廷的威仪,高矮胖丑都会影响考生的仕途。除非这位考生才华横溢各项能力都是拔尖无人可超越,当然例外另谈。 ??三月二十八日,殿试。 ??保和殿的台阶很高,贡士们在宦官的带领下有序进入。 ??前五十名在殿内,后面的人在殿外。保和殿光线不好,这似乎也说不上到底哪些人更沾光。 ??等所有人都站到自己的考位,约莫三炷香后,试卷发下。钟声一响,可以开始动笔了。 ??半个时辰后,皇帝来到了保和殿,身后跟着一众官员。他比身后的人都要高上半头,面容年轻却不带丝毫青涩,眼神深邃,不怒自威,无人敢与之对视。 ??谢郁挥了挥手,身后的人散去。 ??他扫视着考生,眼神来到闻瑎那处突然停下,心下思索他为何有些脸熟。 ??谢郁有了些兴味,踱步到闻瑎身后,垂下眼睑看着她的卷面,末了,神色带上几分欣赏。 ??他记下试卷上的名字:闻瑎?或许是个人才。 ??作者有话说: ??古代科举热知识,当官是要看脸的。 ??查资料的时候发现,因为唐朝奇葩的选官制度,要是给各个朝代排个序,唐公务员平均颜值可是名列前茅的。 ??--- ??第17章 ??按照惯例,殿试内容由内阁大学士提前几天预拟,然后再上呈请皇帝选定。但是前朝因为预拟题目到确定试题的时间差,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舞弊案。 ??所以自那之后,所有题目全是在殿试前一天秘密拟定,皇帝钦定后立即刊刻印刷。本朝刊印场所由军队监控把守,严防泄露。 ??就像现在在监狱里印刷高考试卷一样,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试题泄露的作弊手段,直至殿试当天凌晨,试卷才印刷完毕。 ??当“新鲜出炉”的试卷分发给闻瑎时,鼻尖还能嗅见淡雅的墨香。 ??耳边是纸张铺陈开来的唰啦声,闻瑎将试卷展开,视线聚集到题目上,殿试只考一道策论。 ??这套题目是根据《易经》中“九二”卦:“井谷射鲋,瓮敝漏。”和《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注》中的有关内容而拟制出来的。约四百个字,近乎一篇小作文。 ??她用一只手扶起衣袖,笔尖在砚台上轻轻蘸取,边看边思考着问题。 ??“瓮”在这里指的是汲水的大型容器,而需要洗淘出的正是井里的污水或者说混有生物的脏水。而现在由于使用频繁,瓮已经变得破旧。这是在暗喻如今的朝堂。 ??“井谷射鲋”“瓮敝漏”,都是讲水井还在进一步修整过程当中,这是修井之难。这道题的出题人可真是大胆,难道是在暗喻朝廷之中的官场腐败和官员们的贪腐程度——闻瑎眉头稍皱,她不知道自己的破题是否过于激进。 ??闻瑎手腕收力,在宣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。 ??士所以成名者,在于有经世之才也;其不被用者,在于无经国史德。故圣人之所以然,盖我无令闻。 ??她专注于笔下,并不知晓身后何时来人,而这人又何时离去。 ??殿试的考试类似于现代写的作文,不过时间并不短,只要在太阳落山之前上交试卷即可。 ??宣纸上的字迹不似原本端正大气的颜楷,而是有些潦草的草体,但并不凌乱。闻瑎的鼻尖不知何时冒出了些许的汗珠,她这篇文章写得如此露骨,言辞尖锐。 ??可是也不知是大脑出了问题还是如何,脑中前前后后就只有这一个想法。 ??她擦掉脸上的细汗,眼神冷静,拿笔之手未见丝毫颤抖。 ??呼了一口气,从桌侧拿出一张崭新的宣纸,她将草稿上的文章用正楷誊了上去。 ??半个时辰后,她停下了笔。 ??仔细检查几遍之后,试卷上的字迹已干,她交卷了。 ??交上来的试卷被迅速送往东侧的中左门的弥封官处,盖住闻瑎的名字之后,试卷被装入固定的箱子里护送至专门的阅卷场所。 ??闻瑎在太监的引领下,低着头离开保和殿,这是规矩,不能直视圣颜。 ??宫门外停放着几辆马车。 ??一个穿着深青色奴仆装扮的人向闻瑎走来,对着她身后的人弯腰鞠躬:“少爷。” ??“走吧。” ??身后的人加快脚步,与闻瑎擦肩。 ??而后,他的脚步稍微顿了下,侧身对着闻瑎道:“可是陆公的弟子?” ??闻瑎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下,陆公,陆有之,这事应该没多少人知道。 ??“徐令孺。”这人轻笑一声,说不清道不明,随后便迈着大步离开了。 ??徐令孺,徐邈敞徐阁老之子,老师在朝时与其父意见每每相左。 ??闻瑎眼神暗了下,他特意来说这句话,到底有何用意。 ??等闻瑎到家的时候,天已经泛黑了。点亮煤油灯,昏暗房间不断跳跃着火光。 ??闻瑎突然有些泄气,脑中突然浮现出殿试试题的多种破题方法。大约是考试之时过于紧张的缘故吗?这个想法刚从脑海里浮现就被她否定了。不对,她落笔坚定,未曾焦虑。 ??她把倒扣在茶碟上的杯子放正,右手拿起水壶倒满,一杯凉水一饮而空。 ??闻瑎向后仰了一下身子,摇了摇头。 ??落笔不可改,既已如此,便不用给自己徒增烦恼了。 ??闻瑎却也没想到,这篇被自己认为过于激进会使她落入三甲的策论,却恰好合了某人的眼缘。 ??侧身躺在屋内的长椅上,她不知不觉居然睡着了。 ??第二日,吴居派人邀闻瑎到府中小聚。 ??吃过午饭,一老一少来到书房。 ??红檀木的书桌看着古韵十足,书房内点着松香,晕染着空气。 ??吴居:“师侄,昨日策论的题目我已知晓,不知你是如何破题。” ??闻瑎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变化,只是心跳却骤然快上许多。她轻声陈述,流程自如,不曾间断。 ??吴居依旧是那副和善的表情,他没有对闻瑎所述策文评说,反而夸耀起闻瑎的记忆力来:“北齐杨愔聪记强识,半面不忘。你与此子不相上下矣。 ??闻瑎往上抬了下眼,看着他笑呵呵的表情,一时间居然忘记了回话。 ??等她回过神来,脸颊羞红,连忙道:“学生失礼了。” ??吴居笑出了声,长长的胡子轻颤,看着颇为开怀。 ??“你写得不错,用不着担心。如今朝堂局势复杂,营私结党,而宦官侵权已久,外忧内患,一日不除,一日不可安稳。” ??吴居推心置腹地继续说道:“皇上登基以来一直致力于整肃朝纲,这次殿试或许会让那些依旧糊涂的人醒醒脑子。” ??闻瑎:“谢谢师叔指点。”